21036 發表於 12-7-2010 02:27:40

歷史科係一科最多人拎優良既科目

咁討論就自然應該有方向...
首先小弟獻醜 將2010年既高考題目重做一次 放上黎比大家參考一下!

明治政府於1868年取回政權,並提出了五條誓文成為國家日
後的方向。日後明治政府的政策及改革更是依照這些方
向出發,故明治政府在大程度上實踐了五條誓文,但小程度
上未能完全實踐。現下文就先指出五條誓文的內容及其方向
並利用明治政府各項改革加以分析。

首先指出五條誓文的內容。一:廣開會議,萬機決於公論;
二:上下一心,共展經綸;三:各逐其志,振奮人心;四:
破除舊有陋習;五:廣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基。以下分以
上內容分析。

其一,廣開會議,萬機決於公論可見於政治改革。這條文意
指收集各方面的意見,並且由公眾決策各方案的實行。其一
,明治政府於1889年頒下憲法,成為立憲國家。表現了
西方開明國家的政治態度,取代以往的獨裁專制統治。其二
,憲法表示實行代議政制,即成立國會(1890),而下
議院為人民的代表,人民可透過此機關向政府提出意見。可
見能實踐了廣開會議。其三,下議院的代表議員由日本1%
公民選出。可見成立了具人民代表性的政府。其四,下議院
享有諮詢、提出意見、否定財政預算案的權力。可見這達至
了萬機決於公論。由此可見,明治政府的政治政策達至了這
條文的方向。故此,五條誓文在大程度上得以實踐。

其二,上下一心,共展經綸可見於政治改革、經濟改革、軍
事改革、社會改革及教育改革。這條文意指建立大一統日本
。首先,政改中指出人民視天皇「神聖不可侵犯」並有一切
的決定。即統一人民的向心,以服從天皇的決定為機要,可
見達至上下一心。其次,經改中建立鐵路及郵政系統,如1
873東京-橫濱鐵路,1871建立現代郵政系統等。可
見連結了全國的交通路向,去除以往藩與藩的各自為政,交
通不便的問題,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度。加上,軍改上的18
78軍人訓誡及1882軍人敕語表示軍人對天皇及政府絕
對服從,向天皇絕對效忠。可見統一軍人的目標方向,以天
皇為效忠對象,達至上下一心。還有,社改將各藩廢除,建
立縣城,破除了以往地方各自為政的局面,以中央政府為統
治中心。可見成為大一統國家。最後,教改中實行教育敕語
(1890)向學生灌輸絕對服從天皇及效忠國家的思想,
即從教育上統一各人思想。可見能達大一統國家。由此可見
,這些改革均可達到這條文的方向。故此,大程度上實踐了
五條誓文。

其三,各逐其志,振奮人心可見於社會改革、經濟改革。這
條文意指人人皆可以自己尋找心儀職業,破除以往的身份局
限。首先,社改下頒四民平等令(1873),日本社會再
無階級之分。可見不再有身份局限。其次,武士廢除帶刀令
(1876),指不再單由武士組成軍隊。日後國民軍可見
出平民為兵的證明,可見當兵不再受到任何身份局限。加上
,商人不再被視為低下階級,有不少財閥出現且得政府重視
可見出商人不再受到以往低下階級所限制,可達至各逐其志
,振奮人心。再者,經改中指出「土地規劃條例」表示農民
可以繼續耕種或放棄土地到城市找工作。可見農民不再受土
地的束縛,成為社會公民,從而可以逐其志。由此可見,社
改及經改令以往的地位不平等及職業局限廢除,使各人皆可
從自己興趣作為工作的方向,從而達至振奮人心。故此,大
程度上實踐了五條誓文。

其四,破除舊有陋習可見於各項改革。這條文意指使日本得
以現代化。首先,以往幕府時期以專制獨裁手段統治,然而
明治政改中建立憲法(1889)使日本成為一個君主立憲
國,且國會成立(1890)使日本建立代議政制。可見政
改破除了舊日封建的統治,建立現代的政治制度。其次,以
往日本以傳統農業為經濟主導,然而明治政府建立新工業發
展並主張殖產興業,使日本經濟主流變成現代化的工商業經
濟。可見經改廢除舊有傳統陋習。加上,以往日本軍事皆由
武士為主,且沒有任何先進海陸軍,然而明治政府下頒徵兵
令(1873)建立德式陸軍,且建立英式海軍。可見軍事
上廢除以往武士壟斷兵源及軍事落後的陋習。而且,186
8年前識字率全國只有40%,然而明治實行教改,建立強
制教育法,使1907年時全國高達97%識字率,媲美歐
美國家。可見教改使日本教育觀念現代化,破除以往文盲過
多的陋習。再者,社改將日本由以往的藩鎮廢除建立郡縣,
沒有地方主義的出現為現代化的先聲。可見社改將日本統一
起來,建立大一統國家,破除封建制的陋習。還有,司法改
革將以往的無聲審判,濫用私刑改為以法院的法官與陪審團
決定犯人的刑罰,使以往的腐敗司法為之一變,成為現代化
的司法制度。可見司改破除封建司法的流弊。由此可見,明
治各項改革皆破除了以往的陋習,使日本現代化。故此,大
程度上實踐了五條誓文。

其五,廣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基可見於政治改革、軍事改
革及教育改革。首先,政治上,日本乃學習德式的憲法而建
立明治憲法(1889),並且強調絕對服從天皇「神聖不
可侵犯」。從而實踐廣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基。而且,軍
事上,日本學習德式的陸軍訓練模式及建立英式的海軍學校
。並頒下軍人訓誡(1878)及軍人敕語(1882)強
調絕對服從政府及天皇。可見這是廣求知識於世界,並以訓
誡及敕語,大振皇基。再者,教改最後同樣採用德式的教育
方針,而且前期亦以法式及美式的封閉及自由教育為主,可
見教育方針乃廣求知識於世界。並且1890年下頒教育敕
語強調絕對服從天皇及上級。以大振皇基。由此可見,政改
、軍改、教改等皆向外國學習以取得更先進的制度模式,並
且建立人民絕對服從上級及天皇的思想,從以大振皇基。故
此,大程度上實踐了五條誓文。

由此可見,明治政府於各項政策中實踐了五條誓文。然而,
有部份政策乃未能實踐五條誓文的方向,即小程度上未能實
踐。現下加以分析。

其一,廣開會議,萬機決於公論未能完全實踐於政治改革上
。首先,政治改革表示有下議院代議政制且有憲法的成立。
然而,憲法之上有天皇及元老,並同為最高決策者,可見未
有萬機決於公論。其次,下議院備受上議院阻礙,下議院有
權力諮詢部長的意見,但沒權投不信任票。且權力只局限於
否定財政預算案,但依然可繼續用上年的預算。可見非廣開
會議。加上,下議院由全國不足1%的人民選出,人民代表
性極低。可見出萬機非決於公論。再者,人民享有有限度的
各種自由,但受制於和平及有秩序,然兩個名詞定義空泛,
常被成為鎮壓群眾之借口。可見沒有廣開會議之效。由此可
見,這條文未能完全實踐,只在形式上得以實踐起來。故此
,小程度上未能實踐五條誓文。

其二,破除舊有陋習未有完全實踐,可見於教育改革、經濟
改革、政治改革及社會改革。首先,教改雖改善了識字率方
面的陋習,但是1890所頒下的教育敕語強調傳統的絕對
服從觀念,乃幕府時期陋習之一,可見未有破除。而且,經
改雖建立工商業為主的經濟模式,惟全國仍有50%經濟發
展來自傳統農業,只是表面上重視工商業,但亦離不開傳統
農業,可見並未有破除。加上,政改雖建立憲法,惟天皇及
元老不受憲法所管,並且權力高於憲法所限,與傳統的專制
獨裁統治乃大同小異,可見未有破除。最後,社改強調尊崇
神道教,而神道教仍古老的宗教,當中更將其內容向學生教
授,而非教授先進的西方科技知識,可見亦是傳統陋習未有
破除。由此可見,以上改革的部份內容皆保留傳統陋習,即
這條文未能完全實踐。故此,小程度上未能實踐五條誓文。

總括而言,明治政府於1868年後開始將日本改造成一個
現代國家,並以五條誓文為日後改革的方針,而且至191
2年間得以實踐各項方針。惟有小部份未有實踐出來。故此
明治政府只在大程度上實踐了五條誓文。


有興趣既人可以加以指點...
比更多CHING/C弟可以了解更多

ballche 發表於 19-7-2010 09:31:26

唔錯WOO~ 甘到底有無方法可以比大家學下^^

[S]Mangoray 發表於 20-7-2010 16:59:34

要寫咁多野= =樓主真係勁

kokokokokakuz11 發表於 2-2-2011 01:12:40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歷史科係一科最多人拎優良既科目